首页 > 新闻 > 新闻详文:互联网能不能改变中国教育基因

互联网能不能改变中国教育基因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17日 00时50分26秒   新闻类型:广域新闻    访问次数:10400
字体: 初始 添加收藏 分享给好友

互联网能不能改变中国教育基因

中国教育体制一直是众人所评论的,考试排名分数级别,在小学中学所有学校学生家长似乎都以双100为荣,这象征着学生、老师、家长的荣耀,老师引以为荣上他的课在他的授课下学生能拿到双100,学生则可以受到学校老师家长的赞誉班级标榜,家长则可以在朋友邻居中的谈资中展现自己儿子的双100,这是一种优秀体面地象征。

从科学角度人的思维上来判断,满分100分,让一个人100%的准确毫无误差做对一个测验,一次又一次考试恨不得每次都是100%准确,这实际是在丧失人的灵性,人是有思维有思想的高级动物,因此强化一个一批学生要尽量达到这个高准确率,都要完全一致的答题解题!这实在是在把人往机器模型上训练,机械他按照主人设置好的程序100%的执行完成,因此机械是工业生产中的主体,它代替了大量人工,因为人是一个生命思维思想体,人如果没有思想思维那就是机器人,所以工厂要工人没有思维思想的高效率准确生产,那就要让工人失去大脑意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只有机器能做到,而人是操控机器的主人,机器侧是生产的主角。中国教育似乎总是有种欲望想把学生往机器人标准上训练!

到底教育体制问题?还是基础设施?还是人的思维落后问题?还是信息不对称?

教育体制小学到高中是否可以放开?让有资质的民营企业以公司法人校董形式办学?只要能够合法科学兴教,同时又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教育框架体系总体方向允许自主办学,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思考的。越穷的地区的教育成本越高,资源少信息少所以对于同一学龄孩童来说获取知识成本实际要高出很多,在偏远山区读书六年小学可能学校没有连接互联网不能通过互联网在老师的辅导下了解信息世界。而只能通过书本黑板解说,然后只能通过考试试卷来机械方式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解知识,其实即使题目考试答对了也未必知道实际知识的含义,因为把知识转化成考试题目之后,成了完成考试应付,而非知识的认知了。

日本或欧美地区的小学生8岁到10岁,在学校课程老师指导下,学生能自己独自将一台笔记本零件组装系统安装出来,在中国是什么情况了解电脑或者互联网只能通过书本文字初略图片,听老师在课堂上对着书念一遍,其实老师很多也不知道。日本欧美小学生能在课堂上实践组装完成一台电脑,中国大学生硕士乃至博士也未必能动手实践完成一台电脑组装,这就是教育思维环境的差距,当然这只是动手能力,信息科技时代不能没有人文道德的东西,但是在信息科技时代过于伦理人文没有一点实际的动手科学实践技术能力,那些伦理也显得过于迂腐愚昧。

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意识到中国的高中升学到大学的考试,实在是做无畏浪费,升学是为应付考试的题海。丧失了独立思维。有条件的家庭宁可节省开销,支付比国内上大学高出10倍的费用供孩子出国留学;中国整体还是一个发展中国水平,留学欧美国家的费用即使是当地本土家庭读大学也很多需要贷款完成学业,如美国针对大学生拥有宽松的贷款条件,家庭即使没有钱也可以拿到贷款直到完成学业,待毕业工作后慢慢还款。中国家庭能够支付全额留学家庭基本在中国不算首富级别的也是收入偏上富裕的,但是并非所有这类家庭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富大贵的家庭,由于留学消费实际是一个国际化的消费行为,根本不是国内消费级别,为了长足面子勒紧腰带也要往欧美输送。

教育资源流失

教育产业商机,海外教育集团找准中国教育的软肋缺陷,乘机截走肥沃的资源;海外留学机构海外教育集团正是看到中国教育尤其是高中升大学阶段,很多学生家庭厌恶机械的教育模式,又不想没有大学教育,海外教育称此机会截走一大部分肥沃的生源,这类能够支付得起海外留学的家庭都是在中国国内富裕的家庭,在商业角度上谈这是一笔优质客户,有钱才会接纳留学生,中国近年的留学教育市场规模不断放大到3000亿美元规模市场,这实际是把中国教育最肥沃的家庭截走了,剩下的就是些普通家庭靠勤奋读书做题目高考的普通家庭,这类都是中低收入家庭为主,当然也有条件好的,但大部分已经在高考这里富裕家庭分流欧美留学路线了。

留学生成长,从过去自费海外留学生趋势看,留学学业完成选择跨公司中国区任职,任职跨国公司中国区中等以上的管理,这是一小部分,至于留在留学国家发展,真的能够融入到当地环境吗?如果自己家庭有在当地经商经营置业,那可以很顺利融合到当地;如果只是纯粹留学那学完要在当地找工作,这要和当地人才相竞争,而自己的亲人甚至不在身边,完全要融入一个不同文化背景的环境;如果和同学融洽毕业一起创业也是一种方式,比如网络科技领域可以通过技术研发找到投资商,但是如果普通创业那要艰难很多。

关键问题,大部分的留学生海外学习生活几年之后也体会到欧美国家就业环境也受到2008后的经济衰退影响,就业环境也同样狭窄,多数只能回国发展,问题到了这里既然是去留学学习海外知识技术,那么中国教育为何不补足这块缺陷,把海外优质的教育师资吸引到国内,或者合作办学,开放外资直接到国内办学,与其把全部的费用透过中介流转到留学学校消费,何不直接把海外教育机构引入到中国国内当地办学也有利于国内资源发展,把几十万计学生每人每年数十万的海外学习生活费用输送,把海外教育集团直接在国内开展教育哪一种方案要有利于国内家庭,海外留学消费完成结果还是大量回国面对自己真实的国家还是一个中等发展中的国家。

所以这一个问题需要面对的,中国是不是勇敢的开放教育,和欧美国家加强教育合作,建立相互认可的教育体系,允许合法的海外教育机构和民营企业投资教育。而把传统的高考大学封闭式陈旧的教育模式开放。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由于过去行政过于干预教育,限制学校数量,不允许民营资本投资教育,仅靠政府拨款到各地级学校,资源分配不均衡,或被地级教育部门领导吞噬教育款项,导致教育基础设施不均匀,而学生没有选择余地,由于学校少学生多, 上学没有选择余地,民营资本又进不来参与教育投资教育改善教育环境,种种办学限制才导致今天的场面,要嘛选择国内的封闭高考机制,要嘛有钱选择海外留学两种方式读大学,这就是所谓的两种主流读书深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