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闻详文:比亚迪产量超过特斯拉-日本车企全固态电池升温

比亚迪产量超过特斯拉-日本车企全固态电池升温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06日 13时18分01秒   新闻类型:广域新闻    访问次数:726
字体: 初始 添加收藏 分享给好友

根据BBC新闻、CNBC新闻、yahoo新闻等美媒报道,以及国内各大媒体管理报道,比亚迪2023年第四季度电动汽车销量超过特斯拉,产量规模也超越特斯拉,比亚迪周一表示,2023 年第四季度纯电动汽车销量达到创纪录的52.64万辆 ,高于第三季度的 431603 辆全电动 BEV。这首次超过了特斯拉,并且有着明显的优势。全年纯电动车总销量达到157.48万辆。同时,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超过630万辆。特斯拉表示,其在 2023 年最后三个月交付了创纪录的 48.45万 辆电动汽车,全年交付量达到181万辆,刚刚超过公司180万辆的目标,去年 1 月,马斯克表示特斯拉有潜力在 2023 年实现 200 万辆交付量。

比亚迪于 1 月 1 日宣布 12 月份电动汽车销量创历史新高,达 341043 辆,其中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第四季度销量达942779辆,全年销量达3012906辆,超额完成比亚迪300万辆的目标。详细参考:Tesla Vs. BYD: TSLA Retreats After Deliveries; China Rival Is The New BEV King。如下图:

比亚迪和特斯拉都是电动汽车的行业巨头,各自为了保持市场势头,两家公司2023年都启动了价格战,特斯拉于 2023 年 1 月在全球范围内大幅降价,此后又进一步降价。此次降价使 Model 3 和 ModelY 车,随后比亚迪和其他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纷纷大幅降价,以应对特斯拉的影响。9 月 1 日,特斯拉大幅下调了 Model S 和 X 在中国和美国的价格。基础款 Model X 现在有资格获得 7,500 美元的联邦税收抵免。特斯拉还将 FSD(全自动驾驶)价格从 15,000 美元下调至 12,000 美元。10 月 5 日,特斯拉降低了 Model Y 和 Model 3 在美国的价格。几天前,特斯拉推出了一款比之前的基础车型便宜 3,750 美元的低档 Model Y。

比亚迪正在向海外大规模扩张。泰国已经成为一个大市场,同时已经进入了许多亚洲国家,包括日本、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在以色列已经取得排名第一的电动汽车销售商,并已进入欧洲大部分地区。比亚迪还开始在墨西哥交付,作为整个拉丁美洲大力推动的一部分。

特斯拉传统上并未大规模生产自己的电池。对于锂离子电池,其合资伙伴松下制造电池,特斯拉封装电池。它还从韩国LG购买锂离子电池。特斯拉还从中国宁德时代购买了磷酸铁锂(LFP)电池。

继去年大幅扩建其庞大的上海工厂后,特斯拉柏林和奥斯汀工厂的产能有所增加。但即使特斯拉大幅降价并将产量限制在远低于产能的情况下,需求仍无法跟上产量的增长。特斯拉上海不再需要向欧洲出口大量 Model Y 车辆。随着法国补贴的取消,2024 年 Model 3 的出货量可能会下降。特斯拉已进入泰国。这是一个有待考验的问题,特斯拉在中国以外的中等收入国家能有多大的需求。更便宜的特斯拉车型将对此类市场或有有所帮助。

日本车企电动化革命,全固态电池和氢能源电池升温

根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本田在泰国启动乘用EV生产,日系车企首家”和“丰田最早2027年投入全固态电池”:过去几年日本车企并没有快速跟进第一代电动汽车的步伐。据报道:丰田正在加快开发全固态电池。力争2027~2028年搭载到实车上,使EV的续航里程延长到约1200公里,达到现在的2倍以上。为了实现量产,10月中旬丰田与出光兴产进行合作。如果比对手更快让全固态电池实用化,或许能改变EV行业的势力版图。早前氢能源技术由于普及推广量化成本原因,全固态电池或将抢先代替燃油动力。

 丰田社长佐藤恒治在10月中旬的记者会上表示:“如果加入全固态电池这一要素,将会引发戏剧性变化,能够满足从跑车到商用车的多种需求 ”。全固态电池把电解液改为固态电解质。与现在主流的锂电池相比,能量密度高,相同尺寸的电池可以把EV的续航延长到2倍左右。特点是起火风险低,即使在高温、低温环境下也能充分发挥性能。日本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理念重心偏向于,续航和安全性能上面。目前日企在全固态电池的研发方面领先。据专利调查公司Patent Result介绍,从2000年~2023年4月全球公开的相关专利数量来看,丰田为1472项,排在第1。第2是松下控股(598项),之后是三星电子(295项)和出光兴产(281项),相关固态电池:丰田、本田、日产、出光兴产、三井金属、Maxell、TDK、村田制作所、日历造船,详细参考:EV战国时代(上)丰田挑战中美双雄。以及早前发布的: 电动汽车厂商争相发展“固态电池”是否成熟?

关联新闻: